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1张 
最近两天,小编的手机老是提示“剩余空间不足”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2张


随后去检查空间剩余量,好家伙,256GB只剩4.7GB,要是再下载一部电影,这容量就算完事了。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3张

我寻思这手机也没怎么造过啊,怎么就满了?不瞒大家说,我下意识认为是微信的锅,毕竟微信作为吃内存大户可不是徒有虚名的。

遂去进行容量分析,这不看不知道,一看我直呼好家伙。

排在第一的是酷狗音乐,占据了整整44GB空间,微信在它面前也甘拜下风,以24GB的成绩稳居老二。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4张

说实话,这个结果是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。

一个音乐软件,怎么就44GB了?

随后进行深度分析,在这44GB容量中,应用本身与缓存只占了300MB,其余99.3%都来自于「用户数据」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5张

这个43GB的用户数据,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6张

众所周知,一首歌因为音质的不同,在体积上也有着天壤之别,从4M到30M不等。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7张

换算一下,如果我下载的歌都是无损音质,那么1GB空间只能装30几首,4GB也就是100多首。

这要是放在十几年前,普遍2GB起步的MP3直呼裂开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8张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9张

当然,现在网络发达了,流量费用也大幅降低,人们更倾向于在线播放,理论上也就不存在空间占用这一问题。

但,这仅仅是理论上。

想必大家都听过两个词:下载、缓存。

下载很好理解,不做解释,而缓存是属于临时存储数据。举个例子,我打开一个网页,进入网页前有短暂的空白时间,这个时间用于从网页服务器读取数据。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10张

当数据读取完毕,网页也加载出来了。此时这个网页的文字、图片等数据都叫做缓存,临时存储在我的电脑上。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11张

当我把网页关闭,缓存的数据会自动清空,如需再次打开网页,则需要重新从服务器读取数据。

然而酷狗音乐的缓存机制是这样的:用户点播音乐时,它会将歌先缓存到本地,缓存后的文件并不会被自动清除,而是作为另一种格式(kgdemp)存储在本地。

正是由于这一机制,所以只要是你点播过的歌,哪怕处于飞行模式下,也可以直接播放,无需下载。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12张

但也正是这一机制,导致我的手机里产生了44GB的音乐缓存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13张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14张

我个人对音质有一定要求的,所以在线点播选择的都是无损音质。配合上酷狗特殊的缓存机制,一首体积为34M的歌,我只要播放过一次,就会生成34M的缓存文件在我磁盘上。

好家伙,这和下载有什么区别?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15张

我经常听歌,收藏的歌已达一千多首,再加上喜欢使用『猜你喜欢』模式随机播放歌曲,所以每听一首新歌,就代表我的磁盘被塞进2、30M的音乐缓存。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16张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17张

这种机制自然有它的好处,那就是下次播放无需缓冲,不用消耗流量。

但是,我的磁盘遭不住啊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18张因为我是一位重度听歌用户,所以我这部手机买来还没一年,就被塞进了44GB的音乐缓存,这要是用个两三年还得了?

至于最后我是怎么解决的,那只有一条路,对不住了。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19张

磁盘瞬间回春,可又有谁知道,我的心在滴血……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20张

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,造孽啊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21张
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22张
喜欢的话,请给个在看点赞成也酷狗,败也酷狗 最新 图23张

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无痕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