腾讯诉vivo不正当竞争,手机应用商店成流量必争之地
5 月 18 日,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则开庭公告显示,腾讯起诉 vivo 网络不正当竞争案将于今日开庭。
据悉,此轮诉讼是腾讯应用宝诉 vivo 利用手机底层系统优势,通过插入弹窗、文字、按钮、设置风险检测等方式,限制用户正常下载安装应用宝以及通过应用宝下载安装应用,同时诱导用户到 vivo 自带的应用商店下载或安装应用,以此获得更多的流量和商业利益。
此前,法院作出了行为保全民事裁定,要求 vivo 立即停止在其手机上以插入弹窗、文字、按钮、设置风险监测等方式,妨碍应用宝应用正常运行以及通过上述方式为 vivo 应用商店导流的行为。
该事件引发网友热议,截至发稿时,相关话题已有 1.7 亿人阅读。对此,许多网友表示,“这波我站 vivo”“为什么一定要在应用宝下载”。
也有网友表示,“手机厂商现在确实霸道”,不过“干这事的不止这一个牌子吧?腾讯找软柿子捏?”“咋不起诉苹果手机不能下载应用宝里面的软件”。
有数码博主用 vivo 手机商城尝试搜索应用宝,发现搜索不到,只能通过浏览器进行搜索,且安装时会有提示“非官方应用商店 APP”,但通过浏览器可以正常安装。
据悉,这种现象在各大手机厂商中普遍存在,在非官方商店下载的 App,安装时会提示风险,然后跳转至手机官方应用商店,这是为了保护用户的安全。
许多网友会在此事上声援 vivo:“一般都用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场,安全放心!”“每家品牌都有自家的商店,vivo 手机用 vivo 自家的应用商店,合情合理。”
那么,问题来了。腾讯以不正当竞争的理由起诉 vivo,是否会以同样的理由起诉 iPhone 呢?
据悉,iPhone 用户除了通过 App Store,几乎没有任何渠道可以下载 App。相比于安卓系统的开源性,iPhone 每款软件必须通过 App Store 的审核,才能被用户下载安装。
应用商店作为移动互联网最具代表性的入口,无疑相当多用户第一次下载 APP 都是通过应用商店,因此也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。
在 2015 年之前,安卓这一市场上的主角还是第三方应用商店,在“冤家对头”360 用 360 手机助手闯出一片天后,腾讯也不甘人后在 2011 年推出了应用宝,并且背靠着自家的社交帝国,应用宝也很快在第三方应用商店中异军突起、迅速成为了市场中的前三。
然而到了 2015 年左右,随着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初定,手机厂商不再完全聚焦硬件领域,软件生态也成为了手机厂商获取利润的一块宝地。毕竟对于几乎是“贴着成本定价”的国内手机厂商来说,硬件的利润率已然低到了不能看的地步,唯有用软件业务的收入来补贴才能可持续发展。
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胡萝卜周